给大家推荐一本宝藏小众刊,在行业中认可度较高。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在JCI数据中排名12,处于行业中等偏上地位,于1973年创刊,历史悠久,发展已经平稳。在近三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发文量位居第一,其中复旦大学更是在投稿单位中独占鳌头,可见国内双一流高校的认可度。
01期刊简介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是世界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的官方期刊,于1973年创刊,每月出版一期。充分满足构成生物医学超声社区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的信息和出版需求。
ISSN:0301-5629
创刊时间:1973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商:Elsevier USA
期刊官网: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ultrasound-in-medicine-and-biology
02索引/摘要
03期刊指标分析
分区
在中科院分区中,期刊在大类-医学中为3区,在小类-声学和核医学中也为3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尚未跻身最顶尖行列,投稿难度一般。
在JCI数据中,2023年排名为12,始终属于Q2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意味着期刊的选题方向和关注领域具有连贯性。
影响因子
2015年到2021年影响因子陆续上升,到2023年下降为2.4分,实时影响因子为1.7。但行业排名未变,说明整个行业面临外部影响因素,导致整体热度有所下降。
自引率和引用次数
自引率从2015开始处于陆续下降到状态,到2023年为8.3%,在保持学术独立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期刊自引为770篇,DIAGNOSTICS和IEEE T ULTRASON FERR分别为350和277篇,具有一定的外部影响力。
年发文量以及国人发文占比
每年收文在300篇左右波动,2023年为240篇。在发文规模上的相对稳定性,对保障学术质量、维护期刊声誉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WOS数据,2023年国人文章占比为38%,接近4成,能够吸引众多国人投稿,接受度高。
中国发文280篇稳居第一,随后是美国和英国分别为245和55篇,可见中国和美国投稿的话优势较大。
复旦大学发文26篇排名第一,中山大学为23篇位居第三,国内顶尖高校对期刊认可度较高,申博时可以用到。
04收稿范围和类型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包括:展示现有超声技术在临床诊断、介入和治疗应用中的新颖应用;新改进的临床技术;超声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物理学、工程学和技术;以及超声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效应等。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论文,也包括偶尔的编辑文章、技术笔记、书评和读者来信。
05编委会信息
主编Paul S. Sidhu,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的放射科顾问放射科医生。他的专业领域包括介入放射学和医学超声。Sidhu教授在超声领域,特别是在男性健康和肝移植方面,发表了大量研究,并且在英国率先引入了对比增强超声。
编委中,黄品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主任和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肿瘤治疗、超声介导的微泡空化、靶向微泡和基因治疗。黄教授在对比增强超声、弹性成像和介入超声在腹部器官和浅表器官的应用方面有着浓厚的临床兴趣。
06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小编分析了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时间如下:
第一篇:提交5月27日,接受9月16日;
第二篇:提交5月23日,接受9月6日;
第三篇:提交7月12日,接受9月15日。
平均来看,提交到接受为4个月左右,速度偏快。
07网友经验分享
网友1:很nice的投稿,审稿速度很快,主编很负责,投稿后2个审稿人,分别给小修和大修意见。
网友2:速度和期刊质量都很好。umb是老牌超声期刊,认可度还是有的,最近几年超声做的人少,资源相对集中。
网友3:接受后一个月内在线发表,两个月左右印刷!
网友4:对于中国人还算友好,文章的语言方面要求也还好,反正是过了。
网友5:审稿速度很快,容易中,对中国人文章友好。
08版面费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是一本混合OA,非开源不需要版面费。
期刊对于开放获取的文章费用为225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5万元。
09期刊总结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是一本老牌期刊,中科院位居3区,稍稍被低估。行业排名第12,质量优。年发文量约300篇,近三年国人投稿量第一,复旦大学投稿最多。主编和编委专业,速度快,对国人友好,可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