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纳米技术与医学的交叉领域,Nanomedicine如同一座桥梁,自2006年创刊以来,持续推动着纳米药物递送、诊断工具和再生医学的突破。作为Future Medicine Ltd.旗下的旗舰期刊,以4.7的影响因子稳居JCR Q1(生物工程)和Q2(纳米科技),中科院2025年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纳米科技小类4区。
2. 期刊简介
期刊名:Nanomedicine
ISSN:1743-5889
创刊时间:2006
影响因子:4.7
实时影响因子:3.797
五年影响因子:5.1
中科院分区:4区
JCR分区:Q1/Q2
自引率:4.3%
年发文量:140
发行频率:月刊
3. 期刊索引
4. 期刊指标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4.7,实时影响因3.797,影响因子整体保持稳定。
分区:中科院分区(2025年):医学大类4区,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小类3区,纳米科技小类4区。
JCR数据显示,该期刊的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小类Q1,纳米科技小类Q2,排名靠前。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为4.3%。
预警情况:2025年不在预警名单中
5.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纳米医学的原理,包括基础研究和理论应用、纳米技术的进步及其潜在的医学应用、疾病/病症以及纳米医疗工具与传统技术相比的好处、新型纳米医学工具的临床前测试、诊断工具和应用、植入纳米器件,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减轻疼痛、遗传病基因治疗中的纳米医学工具、涉及纳米医学工具的组织、细胞和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的治疗应用、使用纳米颗粒(天然和人工)或装置进行药物输送、已投入临床使用的技术:诊断、治疗或手术辅助工具、纳米医学技术不良反应预测、毒理学和安全性问题、道德、监管和法律问题、纳米医学技术的商业化、资金和经济学。
稿件类型:研究论文、评论、综述、致编辑的信等。
6. 年发文及国人占比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自2014年每年发文177篇,到2023-2024年发文量141篇。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在第2位,发文量大。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浙江大学。
7.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审稿周期:官网未分享审稿周期。网友分享投稿到录用6个月。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网友分享录用率为25%。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如下:
第一篇:11月14日投稿,4月14日接收
第二篇:2月28日投稿,4月22日接收
第三篇:3月06日投稿,4月22日接收
8. 期刊版面费
Nanomedicine为混合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费用为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8万元。
9. 经验分享
学者1:审稿速度:2.0 | 投稿命中率:50.0偏重的研究方向:纳米颗粒经验分享:审稿速度还可以,编辑很认真,要求教高,整体来说很不错的文章。
学者2:偏重的研究方向:纳米医学;纳米经验分享:返修回去快两周了,坐等。
学者3:审稿速度:1.0 | 投稿命中率:50.0偏重的研究方向:纳米载体;肿瘤靶向治疗;纳米医学经验分享:6月2日投稿6月23送审7月10返回审稿意见,两个审稿人都建议小修后接收7月21修回7月28编辑让调整参考文献格式7月30返回8月4正式接收整体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学者4:从投稿到接收2个月,还算快吧。审稿人是自己填的。
6月2日投稿
6月23日送审
7月10日两个审稿人都建议小修后接收
7月21返回
7月28修改参考文献格式
7月30日修回
8月4日正式接收。
学者5:审稿人还是比较有水平得,修回了40页,6个月,投这个杂志需要勇气和耐性。。。。
10. 期刊总结
优势:Nanomedicine的审稿速度波动大,平均审稿周期6个月,最快案例仅42天接收,但部分稿件因审稿人分歧耗时超10个月。国人友好,中国学者发文占比全球第二,且接受率较高,值得一投。
劣势:审稿周期不稳定。
11. 相关领域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