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NeuroImage由Elsevier出版社于1992年创刊,是神经影像学领域的旗舰期刊。内容覆盖宏观脑网络机制到微观分子成像,作为神经影像学领域的“黄金标准”,该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为4.7(JCR Q1区,中科院医学大类2区Top),累计被引超10万次,开放获取期刊。
2. 期刊简介
期刊名:NeuroImage
ISSN:1053-8119
创刊时间:1992
影响因子:4.7
实时影响因子:4.59
五年影响因子:6.1
中科院分区:2区 TOP
JCR分区:Q1
自引率:8.5%
年发文量:582
发行频率:半月刊
3. 期刊索引
4. 期刊指标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4.7,实时影响因4.59,影响因子整体保持稳定。
分区:中科院分区(2025年):医学大类2区 TOP,神经成像小类1区,神经科学小类2区,核医学小类2区。
JCR数据显示,该期刊的神经成像小类Q1,神经科学小类Q1,核医学小类Q1,排名靠前。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为8.5%。
预警情况:2025年不在预警名单中
5.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侧重于人脑的宏观层面,但寻求结合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多个分析层面研究大脑。也欢迎涉及动物模型或临床人群的提交,前提是它们有助于对人脑的系统级理解。
稿件类型:原创研究论文、评论、方法、模型、综述、致编辑的信。
6. 年发文及国人占比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自2014年每年发文1033篇,到2023-2024年发文量584篇。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在第4位,发文量大。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7.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审稿周期:官网分享第一次决定时间为23天。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网友分享录用较难。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如下:
第一篇:11月12日投稿,4月09日接收
第二篇:8月17日投稿,4月08日接收
第三篇:9月30日投稿,4月14日接收
8. 期刊版面费
NeuroImage为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费用为354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万元。
9. 经验分享
学者1:审稿速度:6.0 | 投稿命中率:25.0 | 版面费用:3000.0偏重的研究方向:影像经验分享:一审花了2.5月,过了2个月的时候催了下。返回意见大改,改了1.5月,再投,二审1个月,返回意见小改。改了半个月,再投,又过了1个月被接收。一共历时6.5个月。
学者2:送审很快, WE之后很快就开始邀请审稿人, 审稿速度也不错
但有个地方要注意:
R1, R2以及R3在邮件中都说是给21天时间, 但是只有R1在系统中给足了21天, 后面两次系统中都只有14天时间。
学者3:2023年4月,《NeuroImage》和《NeuroImage:Reports》期刊的全部43位编辑集体辞职。一个月之后,该编辑团队(下称“我们”)创办了《Imaging Neuroscience》(影像神经科学)。长期以来,《NeuroImage》在神经影像领域,无论是论文质量还是数量方面,均为领域旗舰期刊,但其高额的出版费用令所有编辑(以及神经影像学界的同道)认为是不道德和不可持续的。尽管进行了多轮磋商,但《NeuroImage》的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始终不愿降低出版费用,这促使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合作创办了《Imaging Neuroscience》,旨在取代《NeuroImage》成为本领域新的旗舰期刊。我们将《Imaging Neuroscience》视为《NeuroImage》的继任者,区别在于,学术界对新期刊在采用“现代”和“道德”的出版模式(包括出版费用)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学者4:审稿人问的问题都很专业,速度也比较快。
学者5:2021年12月28号投稿;
3个月后通知大修 ;
6月返回来 小修;
2022年7月11接收;
两个审稿人,问到问题都很专业,其中一个比较雕琢。投了大半年终于被接收。
10. 期刊总结
优势:NeuroImage审稿周期较长,官网宣称平均5天送审,实际案例显示投稿至录用需3-7个月。录用率高,约50%-70%,如果经费充足可以大胆投稿。
劣势:版面费争议,开放获取(OA)费用高达3450美元(约2.4万人民币),因费用过高导致40余名编辑集体辞职并创办非营利期刊《Imaging Neuroscience》。
11. 相关领域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