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问题
反馈

关注刊鹿公众号

期刊热点随时掌握

微信扫码
期刊
热点
确认提交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年发文量暴涨3倍,平均日收5篇!最快9天录用,IF同步增长,科研人的“上分神器”!

原创3676 阅读 2024-11-19 13:48:25

现在好多医学期刊影响因子都哗哗往下掉,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却能冲到5分以上,比之前上升30.67%!能有这样的表现,还是有点厉害的!

审稿速度也是非常给力,平均3个月,网友分享甚至9天就接收了,快到不敢相信!此外,网友分享也比较容易命中。审稿速度快,在增加发文量的情况下,还能稳定,甚至提升影响因子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怎么做到的?咱们来具体看看吧~

01 期刊信息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旨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国际论坛,就临床医学和生物科学中信号和图像的测量与分析研究进行信息交流。重点是关于临床诊断、病人监测和管理中使用方法和设备的实际应用研究。该刊反映了这些方法在工程和临床科学界面上的主要应用和发展领域。该期刊的范围包括相关综述论文、技术说明、简短通讯和信件。此外,还将发表教程论文和特刊。


 

02 期刊指标

影响因子

最新的影响因子是4.9,整体来看是一直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21年-2022年成功从3.88跃升至5.07,今年虽然是有一个小小的回落但整体还是向好的。小鹿分析影响因子上升的原因是生物医学工程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增加了期刊的引用次数和影响力。

分区

JCR分区:工程:生物医学2021年是在Q2,2022年升到Q1这个分区的上升和影响因子的增加是同步的,这代表了期刊在其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有了显著提升。也说明了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用

中科院分区:大类医学在2区,小类学科工程:生物医学在3区,一直很稳定,没有波动。

引用次数

该刊总引用次数是18589次,自引2036次。按照引用次数排序,引用次数最多的是该刊本身(2036次),其次是IEEE Access(670次)。

自引率

自引率的趋势跟影响因子差不多,最高峰是2022年19.2%,小鹿分析原因是该刊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排名,采取策略性引用,包括增加自引。

不过现在期刊已经在控制自引率了,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是12.22%,还是在合理的安全范围内。

发文情况

2021年,该期刊年发文量为426篇,而到了2022年则突破千篇大关。随后下降到了885篇,但当前已稳健回升至1213篇,这个应该是期刊的发文策略,若发文量过于庞大且内容繁杂,可能会,导致每篇文章获得的关注与引用量相对减少,进而影响到期刊的整体影响因子。

近三年发文中国以1308篇稳居第一,印度以714篇位列第二,其次是美国214篇排在第三。近三年发文最多的国内机构是中国科学院(114篇),复旦大学和东北大学(均46篇)。该期刊对国人作者的投稿态度非常友好,也是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发表文章的热门平台!

03 编委会信息

陈飞教授是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言语交流、助听技术、听觉脑机接口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陈教授还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

卢思源教授是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资深教授,他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学术贡献。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听觉脑机接口以及言语交流和助听技术等方面。

04审稿周期

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首次决策周期仅需15天,从提交到接收是163天,速度还是很给力的!

05版面费

该刊为混合OA出版,非OA无需支付版面费,OA出版版面费2510美元,约合人民币1.7w。

06经验分享

网友1:审稿人意见中肯详细,审稿意见均20天内返回,编辑效率高,基本一周内处理完毕。

网友2:8月15日投稿,8月24号接收。速度快到惊人

网友3:我的经验来说,dip越久越可能是返修的好消息,因为如果审稿人意见高度一致(如拒绝)是不会决策很久的。

07期刊总结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已从Q2区跃升至Q1区,其影响因子和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审稿周期平均为3个月,相对较快,但需注意,不同编辑可能影响审稿速度。此外,还可不要版面费,属于质量不错相对好投的期刊,该领域的小伙伴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