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BMC Neurology是Springer Nature旗下开放获取(OA)期刊,创刊于2001年,专注于神经学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BMC系列期刊之一,其以“快速审稿”和“高透明度”著称,近年因国人发文量持续增长(占比超30%)、审稿周期短(平均40天)等特点,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门期刊。尽管其影响因子(2023年IF=2.6)在神经病学领域处于中等水平,但凭借高录用率(网友反馈约60%、70%)及稳定的JCR Q2分区,尤其适合追求高效发表的临床医生和青年科研人员。
BMC Neurology隶属于BMC系列期刊,覆盖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影像等多个方向。虽非某学会官方期刊,但其编委团队国际化,审稿流程强调“数据严谨性优先于创新性”,因此在临床医生中口碑良好。近年来,期刊通过缩短出版周期(投稿至录用平均3个月)和灵活的文章类型(如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的稿件。
ISSN:1471-2377
JCI期刊引文指标:0.72
h-index:64
CiteScore:4.2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BioMed Central
官网链接: https://bmcneurol.biomedcentral.com
Indexed/abstracted in: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MEDLINE/ PubMed 、Scopus、EMBASE、Current Contents/Clinical Medicine、DOAJ、Dimensions、ProQuest、Google Scholar、CAB Abstracts
收稿范围:主要接收脑血管疾病和中风、儿童神经病学、痴呆症、脱髓鞘疾病、癫痫、神经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研究。
稿件类型:原始研究论文、原创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报告、临床试验报告、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方案、系统评价等。
(1)分区
在中科院分区中,期刊在大类-医学中位居3区,在小类临床神经病学中位居4区,分区虽非顶尖,但稳定性强,适合中等水平研究。
JCR分区: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病均位于Q2,近5年排名从学科前50%稳步提升至前40%,未来有望冲击Q1。
(2)影响因子
实时影响因子为2.001(LetPub数据),近5年波动在2.0~3.0之间。IF较为平稳,反映期刊侧重临床实用性而非追逐热点(图2)。
(3)自引率与引用关系
期刊自引率健康,目前为4.5%,引用来源广泛,学术可信度高,没有预警风险。
6.年发文量与占比
期刊年发文量2023年发文432篇(2019年345篇),年增长15%。
WOS数据显示,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首都医科大学(82篇)、四川大学(43篇)、南京医科大学(32篇)等中国高校及机构排名靠前(图3)。
近三年,中国地区的发文量为第1且遥遥领先,说明期刊对国内学者友好。
7. 审稿周期与录用率
官网显示一审平均40天,投稿至录用约143天。
案例:
文章A:投稿2023/5/1 → 录用2023/7/20(81天)。
文章B:投稿2023/3/15 → 录用2023/6/1(78天)。
录用率:官网未公开,网友估算约60%-70%。
8.编委会信息
副主编:涂文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副研究员,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外聘研究员,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康复等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脑血管疾病大数据平台和生物样本库建设工作。
9. 版面费
OA费用:$2590(约¥18,500),无稿件处理费
优惠政策:低收入国家可申请费用豁免
网友A:“修回后2周接收,审稿人关注方法细节,建议提前补充统计图表。”
网友B:“病例报告被要求补充随访数据,编辑允许延期1个月提交。”
网友C:“Meta分析投稿需注重方法学描述,统计学审核严格。”
11. 期刊总结
BMC Neurology审稿高效、国人友好、录用率高,为神经学领域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其分区稳步上升、自引率安全,适合追求发表效率的临床医生及青年学者。但需注意的是病例报告类稿件需突出临床启示,基础研究需强调转化潜力。总体而言,对于亟需快速发表的神经病学临床研究,本刊值得优先考虑。